【净角】
净角是京剧表演主要行当之一,俗称花脸。以面部化妆运用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音色宏亮宽阔,演唱风格粗壮浑厚,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京剧形成以后,对净角的表演艺术进行了磨炼和提高,扮演人物的范围不断扩大,艺术上更为丰富和成熟。根据净角所扮演的人物身份性格及其艺术、技术特点,又分大花脸、二花脸和武花脸。
大花脸
以唱功为主。在京剧中又称铜锤或黑头。因为《龙凤阁》中的徐延昭手捧御赐铜锤而得名,又因包拯须勾黑色脸谱而叫黑头。大花脸所扮演的角色多为朝廷重臣,唱、念、做派要求雄浑、凝重。
二花脸
以做功为主,重身段工架,京剧又称架子花脸,多扮演勇猛豪爽的正面人物。如《盗御马》中的窦尔墩。抹白脸的角色如曹操也由架子花脸扮演。
武花脸
即武净,以武功为主,为二花脸一支,京剧里又称为武二花。分两类:一类重把子工架,一类重跌扑摔打,多扮交战双方下手或战败一方,须摔“抢背”等,又叫“摔打花脸”,如《战宛城》中典韦为武花脸,许褚为摔打花脸。
【从容不迫】
成语释义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不迫:不急促。形容态度镇静,不慌不忙,从容镇定。
镇定自若、满不在乎、处之泰然、不动声色、视若等闲、泰然自若、不慌不忙、沉着镇定、慢条斯理
胆颤心惊、面无人色、惊慌失措、手足无措、如坐针毡、张皇失措、心慌意乱、胆战心惊、手慌脚乱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都人士序》:古者长民,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归壹。
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思想集道家思想之大成.庄子对名利非常淡泊,却喜好沉思,对各种事物都有自已独到的见解。一天,庄子和好友惠子同去濠水边游玩,只见不流缓缓,清澈见底,石缝之上,鱼儿悠闲地摆动着美丽的尾鳍。庄子不由地赞叹说:你看这些鱼儿出游从容,在水里多么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晓得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不知道你的内心可你也不是鱼,怎能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回答说:因为我到了濠水桥上,看见鱼儿在从容不迫、自由自在地游,所以觉得鱼很快乐。这时风在吹,鸟在飞,水在流,庄子和惠子在辩论着,小鱼儿依然在从容不迫地悠游。人如果想和鱼儿一样自由快乐,从容不迫,就需要身体和心理都健康,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健康的身心
【堂倌】
解释
1.官府差役。《廿载繁华梦》第二回:“堂倌骑马,拿着拜帖,拥着执事牌伞先行……其馀马务鼓乐,排匀队伍,都有十数名堂倌随着。”
2.亦作“ 堂官 ”。旧称茶馆、酒店、饭馆、澡堂里的服务者。《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当下吃完几壶酒,堂官拿上肘子、汤和饭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问他泡茶时,堂倌还在那里揉眼睛,答道:‘水还没有开呢。’”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五章:“尽管饭铺的堂倌和管账先生一直嘲笑地盯他,他毫不局促地用不花钱的面汤,把风干的馍送进肚里去了。”
旧时主要作用
是推销揽客、售菜结账、服务收益总过程的一种形式的体现,鸣堂的吆喝还显出了生意的红火,起到了招徕顾客的作用。难怪清代《都门纪略》中有如下赘述:“走堂,市井茶馆酒肆,俗尚年轻,向客旁立,报菜名至数十种之多,字眼清楚,不乱话,不粘牙,堂内一喊,能令四座皆惊……”
【窥伺】
窥伺,指暗中观望,等待时机(含贬义)。如:他窥伺着,看谁将是今晚的受害者。
【局促不安】
局促:拘谨不自然。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一丝不苟】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苟: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丝:计量单位。
成语出处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近义词:小心翼翼, 矜持不苟,一板一眼
反义词:马马虎虎;随随便便
【扬长而去】
释义
扬长:大模大样。大模大样地径直离去。
1、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说罢,深深一揖,扬长而去。”
2、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二回:“(道士)道:‘……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我来收取,管叫你病好。’说毕,徉长而去。
反义词: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