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5课-《倍速学习法》-万向思维

 【庐山】

庐山 也称匡山,在江西省北部,耸立于鄱阳湖畔、长江之滨。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由此而得名,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盛誉。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体,险峻与柔丽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公元756年,著名诗人李白曾这样称赞:“予行天下,所游览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

庐山山中多悬崖峭壁,清泉飞瀑。林木葱茏,气候宜人,白鹿洞、仙人洞、三叠泉、含鄱口等是庐山著名胜迹。庐山有中国最早的书院──白鹿洞书院。1996年12月,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代表理学观念的白鹿洞书院,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

 

【关于庐山的诗句】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 李白《望庐山五老峰》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 朱元璋《庐山诗》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 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 —— 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若看山下云深处,直是人间路不通。 —— 杜荀鹤《题庐岳刘处士草堂》

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 —— 江为《瀑布》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归装渐理君知否? 笑指庐山古涧藤。 —— 陆游《自咏示客》

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 —— 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关于庐山的传说】

有一种传说,早在周初(大约公元前十七十六世纪),也有说在周威烈王时候(即公元前四世纪),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庐山学道求仙。据说匡俗字君孝,有的书称匡裕,字子孝,也有称为匡续的。从中国传统的名与字的联义看,其名为裕,是较为合理的,俗字是误传,俗、续二字罔音,也是传闻之悦。但现在普遍流传的名字是称他匡俗,匡裕很少有人知道了。为了方便,这里依照人们熟悉的称呼。此外,还有称匡俗为庐俗,这种传说乃是因名山而臆想其人,以地名为氏,以氏为姓,倒还符合古代的惯例。至于他确切的姓氏,自然毋庸予以追究,要追究也无从着手。据说,匡俗在庐山寻道求仙的事迹,为朝廷所获悉。于是,周天子屡次请他出山相助,匡俗也屡次回避,潜入深山之中。后来,匡俗其人无影无踪。有人说他成仙去了,这自然是无稽之谈。后来人们美化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并说庐山这一名称,就是这样出现的。因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称匡山,或称为匡庐。到了宋朝,为了避宋太祖赵匡胤脱匡字的讳,而改称康山。  
另一种传说,在周武王时候,有一位方辅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 骑着白色驴子,入山炼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庐。人们把这座“人去庐存”的山,称为庐山。“成仙”的先生名辅,所以又称为辅山。但是老子与武王并不同时,这同样是神话故事。   
第三种传说,仍然是匡俗先生的故事,但时间较晚,情节也有些不同。说是匡俗的父亲东野王,曾经同都阳令吴芮一道,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东野王不幸中途牺牲。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勋,封东野王的儿子匡俗于邬阳(邬,xiao音肖,邬阳为今都阳县一部分),号越庐君。越庐君匡俗,有兄弟七人,爱好道术,都到都阳湖边大山里学道求仙。这座越庐君兄弟们学道求仙的山,被人们称为庐山。

【山西村】

山西村北距唐玄宗李隆基的陵墓泰陵仅1公里,村西100米处便是著名的高力士墓。正是随着高力士墓的发掘,各地游客的纷至沓来,山西村才打破了昔日的宁静,撩开了神秘的面纱,吸引了越来越多游人的目光,其独特古朴的村貌也引起了一些专家的兴趣。

山西村地处山西省原平市南白乡东北部,东临东社,北接西平,南连尚义。地势比较平坦,全村371人,面积1600亩。农业种植以玉米、高粱、谷类等大秋作物为主,拖拉机、播种机等大小农机具40辆(台),另外还有红枣、梨、槟果等水果树20000余株。近年来,在乡政府领导下,积极贯彻党的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村经济发展水平逐年上升。

【腊酒】

腊酒:腊月酿制的酒。 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里自酿的米酒。腊酒在开春后饮用,外表显得有点浑浊,但是它有着名酒般的醇美。

词语出处:唐·岑参 《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玉缾素蚁腊酒香,金鞍白马紫游韁。” 宋·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奔走权门,所不忍视,腊酒一壶,能共醉否?” 清·曹寅 《后陶索酒看城西花戏柬》诗:“ 毘陵腊酒白如酥,取助官厨不用沽。”

相关诗词

腊酒

作者:宋·梅尧臣

汲井辘轳鸣,寒泉碧瓮盛。

欲为三伏美,方俟十旬清。

梦忆黄公舍,徒闻韦氏名。

熟时梅杏小,独饮效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