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500多年树龄的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18亩左右的河面,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枝藤交错,犹如一座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
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白鹤在早晨飞出觅食,至傍晚归巢;而灰麻鹤正好相反,是晚上飞出觅食,天亮时归巢休息。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
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路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使“鸟的天堂”美名传扬。现在大榕树已成了一处旅游胜地,它的南面50米处建有观鸟楼,可以观赏“鸟的天堂”、热带植物、农舍风光等。
【榕树】
榕树 常绿乔木,一般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树冠大,叶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隐花果,初为绿色,熟时是紫红或淡黄色。榕树的枝干常常会向下长出许多“气根”,这些气根多数直达地面,扎入土中,起吸收养分和支持树枝的作用;也有的悬挂在半空中,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和养料。直立的气根活像树干,从远处望去就像是一片树林,因此,榕树往往被人们称为“独木林”。榕树生性强健,抗风耐潮,耐旱、耐瘠、耐修剪,可做防风林、盆景、行道树、庭园树。木料可制作器具,树叶、气根、树皮可入药。有关榕树的古诗也有很多,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几首:
题陽朔古榕树
傍水依山紫气岚,
日魂月魄吮千年。
成林原本跟茁壮,
护佑游人福寿延。
黄龙溪畔古榕树
绞杀根深几座林,浮云迈过百年音。
帆樯画舸丝绸路,禅院寥烟菩萨心。
孟昶乘凉闻悠笛,献忠跨马奏寒琴。
风摧未老枝为证,锦水绵绵客笑吟。
榕树
寺外榕公玉貌蓬,
虬身已沐百年风。
须弹叶唱和钟韵,
再向菩提悟作僧。
榕树赞
古木穹枝云里欢,
浓荫蔽日隐童年。
历经多少沧桑事,
依旧悠擎头顶天。
【不可计数】
不可计数(bù kě jì shǔ)解释:多的数不过来,形容很多。
《武林旧事·西湖游赏》:承平时,头船如大绿,间绿,十样锦,…其余则不可计数。
词语:
①统计(数目);计算:不可~;难以~。
②jì shù数事物的个数;统计数目:~器;~单位。
注:“不可计数”不是成语,因此“数”的读音就要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考察了。
近义词:难以计数 数不胜数
反义词:屈指可数
【应接不暇】
应接不暇(yìng jiē bù xiá):暇:空闲。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目前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3]
成语故事
晋朝时期,王子敬喜爱游山玩水,一次对人描绘山的景色说:“从山阴道上走过时,一路上山光水色交相辉映,使人眼花缭乱,看不过来。如果是秋冬之交,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成语示例
(1)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真乃盈耳夺目,应接不暇,把鲁国君臣二人,喜得手舞足蹈,不知所以。”
(2) 今年2月国务院批准广东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以后,一些地区和部门组织去广东省参观考察的团组大幅度增加,而且人数多、规模大,有的事先也没有联系,致使当地应接不暇,不仅造成接待方面的困难,也影响省及市、县的正常工作秩序。
(3)可是在即兴的场合,他们常常应接不暇,给人以"愚蠢"的假象。
(4)不用说,潺潺的溪涧,光洁的跳石,艳丽的野樱桃,洁白的山李花,已够你眼花缭乱;何况那拔地柱天的峰林,姿态万千,更使你应接不暇。
(5)儿童们常常争吵,如果只忙于处理纠纷事件,就会应接不暇,应当是多从积极方面着手,以互助友爱的精神来教育他们。
(6)悟空欣赏乐曲,观看电影,忙得应接不暇,坐立不安,欢欣若狂道:"失敬!失敬!还望小灵通能多多帮助我开扩眼界。"
【画眉鸟】
画眉鸟,是雀形目画眉科的鸟类。全长约23厘米。全身大部棕褐色。头顶至上背具黑褐色的纵纹,眼圈白色并向后延伸成狭窄的眉纹。栖息于山丘的灌丛和村落附近的灌丛或竹林中,机敏而胆怯,常在林下的草丛中觅食,不善作远距离飞翔。声音十分洪亮,歌声悠扬婉转,非常动听,是有名的笼鸟。主要取食昆虫,特别在繁殖季节嗜食昆虫;兼食草籽、野果。分布于老挝、越南北部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在华中、华南、海南及台湾地区的为留鸟。为广州市市鸟。
关于画眉鸟的古诗: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描写鸟的诗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芳》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宋·徐俯《春游湖》
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宋·徐元杰《湖上》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宋·王令《送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唐·杜甫《旅夜书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