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14课-《倍速学习法》-万向思维

  

(一) 牧鹅散记

       陈天昌

我的故乡松江有一句土话──“呆头鹅”,意思就是笨鹅,人们常用来形容人笨,说人家笨得像鹅。但是根据我的观察,鹅似乎并不笨。

深秋季节,田里的庄稼收完了,我们每天把鹅群赶到田野里,让它们自由自在地找食吃。我们住的农场,方圆十里地,水塘很多。白鹅常常三三两两地在水塘中闲游,有的喜欢站在塘边洗自己洁白的羽毛。碧水映白鹅,红掌泛清波,如能入画,就是一幅恬静的乡村小景。

鹅群每天自动回家,十分准时。我看到它们常常侧着脑袋用一只眼睛瞧太阳,可能根据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来确定时间。奇怪的是,阴天时它们也能很准时地回家,可能是所谓“生物钟”起了作用。

初春孵鹅季节,为了观察每只母鹅的情况,我们用紫药水在鹅头上写上号码,每个窝也用粉笔编上相应号数。

有趣的是,并排三大间孵房,总共一百二十多个窝,大多数母鹅都认得自己的窝,能自动对号入座。

母鹅到了繁殖季节,对蛋特别有兴趣。我们定时喂食,给每只母鹅准备了一只小白碗。喂食以后,如果不及时把碗收走,一眨眼工夫,碗就不见了──母鹅把它弄到肚子底下,当蛋孵上了。

每一个窝里,我们一般放十六个蛋。每天“放风”的时候,我们查一遍窝,有时会发现一件怪事:有的窝,多了一个蛋,有的窝,又少一个蛋。幸亏每个窝都立有“鹅事档案”,每个蛋上也都有编号,一查就知道哪个窝的母鹅作了案。

鹅蛋圆滚滚的,各个窝之间,都用三四层砖隔开了,它们怎么偷蛋呢?

原来,鹅群里也有马大哈和机灵鬼。偷蛋的是机灵鬼,被偷的准是马大哈。马大哈孵蛋不那么经心,老有一两个蛋露在身子外边。马大哈旁边碰上机灵鬼,就可能发生偷蛋的事。机灵鬼看见蛋就眼红,它先伸过头去跟马大哈闹着玩儿,碰碰头,碰碰露在外边的蛋,看对方不介意,它就“动手”了:用长长的脖子和嘴,小心地、慢慢地拨动露在外面的那个蛋。它先把蛋钩出邻居的窝外,然后拨到隔墙一端一个只有七八厘米宽的共用的平台上,再从平台钩到自己窝里。这个过程差不多得花半个小时,而且从来没有发现哪个蛋被碰破。

鹅并不笨,甚至可以说很聪明;也许是它们单足静立、侧耳倾听的习惯性动作,让人们觉得鹅总是呆头呆脑的吧?

(二)鬼节的鹅

农历七月,民间称为“鬼”月,在敬畏神灵之风甚浓的潮汕地区,是个忙碌而热闹的月份。这个月里,大大小小的节日有好几个,四乡八里,空气里弥漫着香火的味道。那袅袅升腾的香烟,是对先祖魂灵的召唤,又仿佛是对先祖绵绵不绝追念之情的意象。

最盛大是七月十五的“鬼”节,这个节是一年当中杀鹅规模最大的一次,每家每户都要宰杀几头大鹅敬神。鹅在我们家乡既是尊为一道大菜,重大节日当然少不了它。

因为有鹅,我们的“鬼”节过得有声有色,活色生香。过节的前一天,田野格外宁静,村子里却特别喧闹,因为这天鹅都不出去了,村子里请来了专门杀鹅的人,各家各户的鹅排队待杀,鹅已知晓了它们末日来临,这一天里,全村几百只鹅响起了大合唱,从早唱到晚,此起彼伏,从声势浩大到渐渐疏落。据说鹅中的极品天鹅的临终绝唱极为委婉动人,而家鹅与天鹅比本就是俗物,自然它们唱不出令人动容的临终曲,只是那嘎嘎声比平时尖利而已,抒情不足,却气势有余,鬼节因之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

夕阳西下时分,村子安静了下来。宰杀点一地鹅毛,这些被春天的嫩草以及入夏之后的精食喂养得极为肥硕的鹅,被它们的主人投进清水里进行了失去生命后的第一次沐浴,被主人用心搓洗着的它们,在水中越显白嫩肥腴。夜幕降临时,它们被投入一口大锅里再作一次香汤沐浴,汤中有川椒、八角、肉桂、南姜、香料、酱油、红糖等配料,灶膛里火旺旺地烧着,村子被异香淹没了。那些孤魂野鬼,闻到香味,想必长夜难熬。

太阳又从东山顶上露出它红彤彤的脸蛋时,“鬼”节到了。虽说是“鬼”节,但因为正当盛夏,赤日炎炎,因此毫无半点阴森之气,而是洋溢着一派节日的洋洋喜气。鹅是这个节日的主角,出尽了风头。一早就有三三两两穿着光鲜的外乡人陆陆续续进村而来,都是村里某家人的亲戚,这天各家都有亲戚来过节,一般都不是生人,大家热情地互打招呼,村里人叫着某哥某姐,某叔某姑,说你们来吃鹅肉呀,来客便满面笑容地答道:是呀,来吃鹅肉。

而那些即将被人大快朵颐的鹅,此时正在祭台上被“鬼”先享用着。我们这群号称说着一口古代汉语的潮汕人,相应地古风古意尚存,沿袭着古老的过“鬼”节风俗。这天,街口村头庙前,各家各户集中摆上“施孤台”,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多么隆重热闹的场面啊,像在大摆宴席,几十上百张桌子上,摆着令人眼花缭乱的供品,水果五彩缤纷,糕粿花样多多,三牲一样不缺。女人们一脸虔诚、有条不紊地按照既定步骤进行祭拜,爱热闹的孩子们兴奋地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嬉闹追逐,大声叫嚷,时不时招来大人几声嗔骂。来客饶有兴味地观看品评。香烟缭绕,烛火高燃。清代文人王凯泰曾有诗描述我们东南沿海一带过鬼节的情景:“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好吃又好看的东西当然最吸引人了,大家的眼睛好奇地搜寻别家的台桌上都摆着些什么自己没有的新鲜货色,互相恭维对方的供品丰富,当然一眼看到的最先是鹅,谈得最多的也是鹅,那一只只肥硕的鹅,摆在桌子的正中,完整的身体呈现它们活着时在水中红掌拨清波的姿势,经过前晚的香汤沐浴过后,颜色赤褐,油光闪闪,奇香扑鼻,看上去流光溢彩,古朴庄重,气宇轩昂,颇有王者之气。其它供品成了配角簇拥在它周围,互相配合成一份丰厚的祭礼。

我喜欢看这一场热闹。世间有情,人间有爱。希望真的有一群曾经的世间过客返回来享用这人间的盛情款待,度过快乐的一天。

(三)猪

猪是农家宝,家家户户少不了。在上海郊区农村,几乎每户农民家里都养猪。靠养猪挣钱,补贴家用,靠猪粪肥田,多收粮食、瓜果和蔬菜。

记得少年时代,我家旁边有一间茅草房,一半当猪圈,一半放柴草。母亲每年要抓几头小猪放在猪圈里饲养。小猪虽然天生长相丑陋,却机灵好动,活泼撒欢,特别是两只小耳朵,支楞楞地竖立着,显得更有精神,越发逗人喜

每天放学后,我一放下书包,拿起镰刀和布袋,去野外割猪草。母亲天天赶早起来,切猪草,拌麸皮,掺些豆腐渣,煮上小半锅猪食,够几头小猪吃一天。母亲忙完家务,匆匆出门,下地干活去了。临走,吩咐我等猪食凉了给猪喂食。

吃过早饭,我提着小半桶猪食走进茅草房,站在猪圈栏外,哗喇一声将猪食倒进食槽里。“嘞、嘞、嘞”,那几头在猪圈角落里玩耍的小猪,一听见我的叫唤声,争先恐后地奔跑过来,挤在食槽前拼命抢食,吃得嘎嘎作晌,呼呼有声,一片狼藉。我俯在圈栏上欣赏小猪狼吞虎咽难看吃相,心里别提多快活。

小猪渐渐长大后开始催肥,胃口越来越大,越来越能吃了,似乎永远也吃不够。母亲每天起早煮一大锅猪食,每顿要喂一大桶。我力气小,提不动,只好半桶、半桶分两次喂。眼看着那几头猪越喂越肥壮,变得臃肿笨拙,大腹便便,好吃懒惰,不讨人喜欢了。你看那又长又厚的大嘴巴,那两扇忽悠晃动的大耳朵,那短的、沾满污泥的四只臭脚,那辫子似的一条小尾巴,那陷在肉坑里的一对小眼睛,和那快擦着地的大肚皮,全不成比例,实在难看死了。

猪的一生,基本上都被关在圈里,除了吃喝拉撒睡,没有什么事。从早到晚,整天浑浑噩噩,哼哼唧唧,无聊至极。吃饱喝足后,四脚一伸,倒头便睡,鼾声雷动,站在猪圈外就能听见。睡醒后,懒洋洋地在圈里踯躅蹒跚,或者盲目乱窜。

猪圈里满地粪便,污泥浊水,又臭又脏,蚊蝇成群。幸亏猪皮厚实,又有鬃毛,不怕蚊蝇叮咬。猪从小不怕脏,不嫌臭,养成了不讲卫生的陋习,再肮脏的泥土,它也乐意用嘴去拱去吻。它最讨厌的是虱子,叮得身上痒痒的,实在难受时,就在木槽上蹭起来。

猪要出栏时,被人揪住耳朵,提起尾巴,摔倒在地上,用粗绳子捆绑住腿脚。这时,它似乎觉察到大限将至,悲痛欲绝地拼命挣扎,大声嚎叫,叫声虽然刺耳,却令人同情。

可怜的笨猪被抬到三轮车上,拉到屠夫家里,任人宰杀。一刀下去,血流如注,惨不忍睹。俗话说“死猪不怕开水烫。”屠夫将流完最后一滴血的死猪丢进大锅里用开水浸泡一下,然后充气、刮毛、剖肚,掏出内脏,冲洗干净后送到小镇猪肉店出售。

我家饲养的几头猪,就这样先后全被抬出去卖了。我们家和许多养猪人家一样,平时极少有机会能吃到喷香可口的猪肉,只有过年时母亲才割几斤肉,煮一大盆白菜粉丝炖猪肉,让我和四个弟妹解解馋,一饱口福。

如今,猪肉巳成为普通百姓家里的家常菜。我家外孙天天喜欢吃肉,特别爱吃红绕肉。家里晚餐顿顿有肉,他百吃不厌,身体发胖也照吃不误。我们真担心他越吃越胖,影响身体健康。

吃肉不忘养猪人。想想这猪肉多么来之不易,想想还有多少贫困农民孩子辛辛苦苦养猪而吃不起猪肉,我们还能忍心看到孩子不顾健康、拼命吃肉而置之不管么?

(四)狗

说起狗这东西,人人都知道,也可能人人都养过,但谁会认认真真的揣摸过狗,人们总凌驾于狗之上,任意驱使着狗,要说狗的命运是最惨的,从生下来到死,从上辈到祖祖辈辈,都是在谩骂声度过,在乞求中生活,特别是中国人最用狗来骂人,像什么:狗东西、狗日的、狗改不了吃屎、哈巴狗等等。可见中国人是最讨厌狗的,我总觉得这对狗是不公平的。不管怎么说狗对人类还是有贡献的。比如现在家庭养的宠物狗,它给一些家庭主妇、公子小姐带来无尽的乐趣;还有养的看家护院的狗,都对人们有一定的益处。

但是,不管狗如何表现自己,总是背上骂名不说,一不小心还会被主人吃掉,或者卖给狗肉店,成了人们口中的美味佳肴。我记得小时候我们那里是不吃狗肉的,因为听老人说不知什么时候形成的规矩,狗肉是不能上桌的,你看狗有多可怜,活着受人驱使、欺负,死了自己的肉都不能上桌,狗想想自己连鸡、鸭、猪、鹅都不如,真是被人歧视到了极点。

咳,歧视就歧视吧,狗们也习惯了,也不把它当回事,狗就是狗。它也没有什么能力和力量去为自己辩护,反成它的职责就是看家护院,狗想到此也就释然了。不过也有人在一篇写狗的文章里,为狗说了一句公道话“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可不是嘛,没有哪一条狗是真正老死的。

狗一辈子都受人欺负,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不管是傻子还是疯子,谁都可以拿狗撒气、开涮。小孩会拿起石头砸狗,他们并不是因为狗咬了他,而是觉得好玩。大人好像还友善一点,有时会拿一个自己肯得净净的骨头扔给狗,狗明明看着人已经把骨头上的肉肯得光光的,但还是如获至宝一样,赶紧把骨头叼在一边,拼命的啃着,并向丢骨头的施主投去感恩的目光。傻子和疯子就不一样了,他们会拿着一根打狗棍,拼命的追赶着狗,拼命的打狗,狗会一面躲闪傻子和疯子的追打,一面发出吓人的呜呜声,想把疯子或傻子吓退,但疯子傻子不吃这一套,还是傻笑着,拼命的追打狗,狗实在没办了,就回头狠狠照傻子、疯子的大腿上咬一口,狗看见傻子、疯子的大腿上鲜血直流,狗知道自己也已经疯了,狗刚刚松口气,不料想它又遭到傻子、疯子近乎疯狂的报复,只见他们张开嘴照着狗肚子就是狠狠地一口,这时狗真的傻了,它万万没想到,人怎么也会像狗一样咬自己。

狗也有欺负人的时候,不是有一句话嘛“狗眼看人低”,是呀,在狗的眼里,它只认它的主人,只要主人一声令下,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官大官小,富贵贫贱,它是冲上来就咬,狗心里最清楚,吃人家的嘴软,你说你吃人家的,你能不听人家使唤吗?所以说工作是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只要往门口一站,那敬业精神就来了,谁要没经主人允许,你硬往里闯,那可是狗对不起你了,咬你没商量。狗有时净下心来想一想,自己这一辈子为了主人也尽心了,可也得罪了不少人,也挨了不少骂,甚至有人在背后捏造事实,想把狗整垮整死,狗也不想这样,但狗又能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