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7课-《倍速学习法》-万向思维

                                       (一)家乡的桥

                                  郑  莹

    纯朴的家乡村边有一条河,曲曲弯弯,河中架一弯石桥,弓样的小桥横跨
两岸。
    每天,不管是鸡鸣晓月,日丽中天,还是月华泻地,小桥都印下串串足迹,
洒落串串汗珠。那是乡亲为了追求多棱的希望,兑现美好的遐想。弯弯小桥,
不时荡过轻吟低唱,不时露出舒心的笑容。
    因而,我稚小的心灵,曾将心声献给小桥:你是一弯银色的新月,给人间普照光辉;你是一把闪亮的镰刀,割刈着欢笑的花果;你是一根晃悠悠的扁担,挑起了彩色的明天!哦,小桥走进我的梦中。
    我在飘泊他乡的岁月,心中总涌动着故乡的河水,梦中总看到弓样的小桥。当我访南疆探北国,眼帘闯进座座雄伟的长桥时,我的梦变得丰满了,增添了赤橙黄绿青蓝紫。
    三十多年过去,我带着满头霜花回到故乡,第一紧要的便是去看望小桥。
    啊!小桥呢?它躲起来了?河中一道长虹,浴着朝霞熠熠闪光。哦,雄浑的大桥敞开胸怀,汽车的呼啸、摩托的笛音、自行车的叮铃,合奏着进行交响乐;南来的钢筋、花布,北往的柑橙、家禽,绘出交流欢悦图……
    啊!蜕变的桥,传递了家乡进步的消息,透露了家乡富裕的声音。时代的
春风,美好的追求,我蓦地记起儿时唱给小桥的歌,哦,明艳艳的太阳照耀了,芳香甜蜜的花果捧来了,五彩斑斓的岁月拉开了!
    我心中涌动的河水,激荡起甜美的浪花。我仰望一碧蓝天,心底轻声呼喊:家乡的桥啊,我梦中的桥!

                             (二)下雨天,真好

                                        琦  君

 一清早,掀开窗帘看看,窗上已洒满了水珠,啊,好极了,又是个下雨天,雨连下十天,半月,甚至一个月,屋里挂满万国旗似的湿衣服,墙壁地板都冒着湿气,我也不抱怨,雨天总是把我带到另一个处所,在那儿,我又可以重享欢乐的童年。

 那时在浙江永嘉老家,我才六岁,睡在母亲暖和的臂弯里,天亮了,听到瓦背上哗哗的雨声,我就放了心。因为下雨天长工们不下田,母亲不用老早起来做饭,可以在热被窝里多躺会儿。我舍不得再睡,也不让母亲睡,吵着要她讲故事,母亲闭着眼睛,给我讲雨天的故事:有个瞎子,雨天没有伞,一个过路人见他可怜,就打着伞送他回家,瞎子到了家,却说那把伞是他的。他说他的伞有根伞骨是用麻线绑住的,伞柄有一个窟窿。说得一点也不错。原来他一面走一面用手摸过了,伞主笑了笑,就把伞让给他了。

 我说瞎子好坏啊!母亲说,不是坏,是因为他太穷了。伞主想他实在应当有把伞,才把伞给他的。在熹微的晨光中,我望着母亲的脸,她的额角方方正正,眉毛细细长长,眼睛眯成一条线,我的启蒙老师说菩萨慈眉善目,母亲的长相一定就跟菩萨一样。

 雨下得越来越大,母亲一起床,我也跟着起床,顾不得吃早饭,就套上叔叔的旧皮靴,顶着雨在院子里玩,我把阿荣伯给我雕的小木船漂在水沟里,中间坐着母亲给我缝的大红“布姑娘”,绣球花瓣绕着小木船打转,一起向前流。

 天下雨,长工们不下田,都蹲在大谷仓后面推牌九,我把小花猫抱在怀里,自己再坐在阿荣伯怀里,等着阿荣伯把一粒粒又香又脆的炒胡豆剥了壳送到我嘴里。胡豆吃够了再吃芝麻糖,嘴巴干了吃柑子。大把的铜子儿一会儿推到西边,一会儿推到东边,谁赢谁输都一样有趣,我只要雨下得大就好。下雨天老师就来得晚,他有脚气病,穿钉鞋走田埂路不方便。老师喊我去习大字,阿荣伯就会去告诉他:“小春肚子痛,睡觉了。”老师不会撑着伞来找我,母亲只要我不缠她就好。

    五月黄梅天,到处黏糊糊的,母亲走进走出地抱怨,父亲却端着宜兴茶壶,坐在廊下赏雨,院子里各种花木,经雨一淋,新绿的枝子顽皮地张开翅膀,托着妖艳的花朵,父亲拿旱烟袋指点着,告诉我这是丁香花,那是一丈红。大理花与剑兰抢着开,木樨花散布着淡淡的幽香,墙边那株高大的玉兰花开了满树,下雨天谢得快,我得赶紧爬上去采,采了满篮子送左右邻居。玉兰树叶上的水珠都是香的。

 如果我一直不长大,就可以永远沉浸在雨的欢乐中,然而谁能不长大呢?到杭州念中学了,下雨天,我有一股凄凉寂寞之感。

有一次在雨中徘徊西子湖畔,我驻足凝望着碧蓝如玉的湖水和低斜的梅花,却听得方亭中响起了悠扬的笛声,弄笛人向我慢慢走来,低声对我说:“一生知己是梅花。”我也笑指湖上说:“看,梅花也在等待知己呢。”衣衫渐湿,我们才同撑一把伞归来。

那是许多年前的事了,笛声低沉而遥远,然而我却仍能依稀听见,在雨中……

                      (三)我爱故乡的杨梅

                                   王鲁彦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有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小时侯,有一次就吃杨梅,吃得多了,发觉牙齿又酸有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